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五通之一,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的融资保障和多元化金融服务。
上海作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之一,以资金融通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切入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据上海市发改委最新数据,上海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规模持续扩大。从2013年到2023年6月,上海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投资达294.68亿美元。
上海金融机构作为资金融通的主体之一,响应政策号召,通过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等方式,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提供金融支持。
创新金融工具,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巴什和赞克尔迪吉瓦风电项目中,针对该项目融资期限长达20年、融资总金额达9亿美元的情况,充分发挥集团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联动哈萨克中国银行进行深度研判,最终设计了上海市分行以A/B LOAN的结构参与项目的方案,既满足了对投资方无追索的诉求,又可以借力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优先债权人地位从而获得一定的风险缓释,助力客户完成项目的银团筹组。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经贸合作,作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南洋商业银行(中国)结合我国与RCEP和“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特点,在大宗商品贸易、先进制造出海、海外工程等重要领域,向境内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计价结算、贸易融资、境外贷款等跨境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深化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为沿线贸易投资及消费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出境消费越来越大众化,招商银行也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场景,如发行的“万事达”人民币银行卡,能够解决EMV和PBOC3.0两种不同芯片标准兼容的问题,既能绑定国内移动支付,还能在境外一挥“拍卡”,无缝打通境内境外两个支付网络。
然而,深化经贸合作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挑战。如企业在跨境合作中会存在金融及业务风险。中信银行上海分行针对这一状况,推出了涉外预付款保函金融服务。其中,分行为上海凯盛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立预付款保函,不仅确保项目资金顺利流转,还为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金融保障。
此外,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稠州银行上海分行结合“走出去”的客户需求,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据悉,稠州银行现阶段已与全球760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网络遍布93个国家和地区,从而为全球客户提供便捷的国际金融服务。除原有的美元、欧元、港币、英镑、日元、港币等通用币种清算通道外,银行还逐步推出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清算服务方案,支持新加坡元、泰铢、韩元等币种。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稠州银行还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方式,如利用e-Bay、Amazon、Walmart和Aliexpress等国际主流平台,为国内跨境电商卖家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
除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外。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深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投融资模式,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金融支持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赋能方面,信也科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融入金融领域。信也科技开发的多语种对话机器人SaaS产品“BLU AI”,目前已服务跨越亚洲、拉美、非洲的近40家金融科技平台,提供中文、英文、西班牙语、印尼语、菲律宾语等语言服务。据悉,该产品依托AI和大数据技术,有效交互意图识别准确率超98%,从而为客户提供高效、精准、流畅的智能语音服务。
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渣打银行一直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作为重点战略之一。2018年,渣打银行设立专门的“可持续金融部”。2023年9月,渣打银行协助中国银行迪拜分行成功发行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绿色债券。2023年10月,协助工商银行迪拜分行发行“一带一路”绿色主题离岸人民币债券。除此之外,2023年,渣打银行为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可持续金融支持,助力该公司在坦桑尼亚锡米尤(Simiyu)供水项目二标段的建设。
下一阶段,上海金融机构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引领服务模式创新,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体系化服务,多措并举,为共推“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活力。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2024年新澳彩开奖结果(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